表格识别在医疗记录管理中的具体工作流程是怎样的?
发表时间:2024-11-18 22:52:00
文章来源:超级管理员
浏览次数:0
表格识别技术在医疗记录管理中的具体工作流程大致如下:
签收:
病案在签收后转入整理环节,通过病案条形码识别,系统会判断病案是否已经签收。如果未签收,则提示不能进行整理,返回上一环节。如果已签收,系统会检索签收环节的结果,包括病案的基本信息,以及签收人、签收时间、整理标记等,准备进行整理。
整理:
在整理环节,系统会记录整理人、整理时间,并变更整理标记。支持按照整理日期和整理人来检索,统计出整理人当天的工作量。同时支持根据签收时间范围以及整理标记进行检索,统计出已签收还未整理的病案。
质控:
质控环节先对病案进行分拣,区分出合格病案和缺项病案。合格病案进行质控登记,缺项病案进行病案缺项登记。通过病案条形码识别,找到病案的基本信息,负责医师以及电话,详细记录病案的缺项,并记录检查人、检查日期,变更质控标记。
编目:
编目功能首先判断病案是否已经质控,如未质控,则提示不能进行编目,返回上一环节。记录编码员和编码时间,通过编码时间和编码员统计出编码员每天的工作量。
影像化:
对已编目的病案进行影像化处理,实现病案数字化存储、信息化管理、在线查询和借阅,并记录翻拍登记时间和登记人,变更翻拍标记。
借阅归档:
临床科室实行网上借阅,向病案科发起病案借阅申请,病案科审核通过后,向借阅人员开放“影像病历”,借阅到期后会自动关闭。记录借阅人、所在科室、借阅时间、周期,供查询分析之用。
表格内容解析:
获取涉及医疗检查的表格图像,提取关于患者的诊断内容,并将其存入数据库生成用户病史数据。将用户病史数据输入到预训练的疾病关系模型中,得到疾病关系图谱,并基于此进行联合分析,获取关联信息,生成可能患有的疾病及其概率的疾病风险信息。
智能OCR识别:
利用智能OCR技术对医疗票据进行识别,包括门诊住院发票、出院小结、病历、费用清单等全字段信息的识别解析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,对票据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,并提取关键信息,为后续理赔处理提供精准数据支持。
以上步骤展示了表格识别技术在医疗记录管理中的工作流程,从病案的签收到影像化存储,再到智能OCR识别,整个流程旨在提高医疗记录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。